美军网络攻防战术包括那些内容-美军网络攻防战术包括那些

hacker|
220

美军网络战司令部主要是干什么的?

第67网络战联队下属核心作战单位包括:

驻得克萨斯州拉克兰德空军基地的第67网络战大队。该大队负责为国家决策层提供多种来源的情报、电子战和通讯保密,同时还为美国空军特种战司令部提供专门情报。

驻马里兰州乔治?米德堡的第694情报大队。该大队负责实施电子战、保密与信息战,还负责为国家安全局执行任务时提供人员和后勤支援。

驻德国拉姆斯泰恩空军基地的第26信息战大队。该大队负责为欧洲战区的美军作战部队提供信息战平台,同时还兼顾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信息战任务,北约的信息战任务由该大队担负。

驻得克萨斯州拉克兰德空军基地的第690信息战大队也是第67网络战联队的骨干。

那么,新成立的网战司令部能干什么呢?洛德对此守口如瓶,但美国空军部长温谈起来却毫不避讳,那就是在网络空间遂行“攻”与“防”的任务。

所谓“防”是指保证美国免遭网络袭击。温表示:“我们面临的最新威胁就是如何确保网络空间的安全,新司令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保证国家的电子和信息网络不会遭到敌方攻击。”;所谓“攻”是指“网攻”。美军网络司令部将研发网络攻击能力,以对敌方网络发动攻击。由于“网攻”的性质与黑客眼下发动网络攻击的手段颇为相似,所以美国媒体就将网络司令部戏称为“黑客”司令部。

埃德尔的网战司令部指挥的网军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黑客部队”。这支“黑客部队”一旦战争爆发,他们能渗透、监控、摧毁敌网络系统以及窃取情报的任务。有知情者称,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美军黑客已经完全掌握了当今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能够轻松渗入敌国军事和民用信息网络,并给系统注入病毒或予以摧毁。

具体地说,埃德尔的网军究竟是如何攻击他国的网络系统呢?据透露,埃德尔的“网军”往往利用网络的漏洞实施攻击,其惯用的攻击手段主要包括“后门程序”、“炸弹攻击”、“僵尸网络”等等。当一个训练有素的程序员设计一个功能较复杂的软件时,都习惯于先将整个软件分割为若干模块,然后再对各模块单独设计、调试,而后门则是一个模块的秘密入口。在软件研制完成后,部分后门仍然没有被“关掉”,那么,后门就可能被黑客用特殊软件和工具搜索发现并利用。通过后门,黑客可以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侵入计算机,窃取有价值的情报。而“炸弹攻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殊工具软件,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机

集中发送大量超出系统接收范围的信息或者垃圾信息,目的在于使对方目标机出现超负荷、网络堵塞等状况,从而造成目标的系统崩溃及拒绝服务。而“僵尸网络”是指黑客通过特洛伊木马等病毒集中控制一群计算机,用来对其他网络、服务器或者计算机发起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同时黑客控制的这些计算机所保存的信息也都可被黑客随意“取用”。

此外,埃德尔的网军还经常使用“广泛撒网”的战术,对付那些从物理上同互联网隔开的军用网络和计算机。他们将一些木马病毒散布到特定的网络中,如果敌军方的移动存储设备不幸中毒,那么一旦该存储设备被接入军内计算机或网络,木马病毒就开始疯狂复制、下载秘密信息,并将其隐藏在移动存储设备中。一旦此移动存储器被再次接到链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那么这些机密信息就会通过互联网自动转发到黑客部队的手中。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网络攻击包括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区攻击, SYN UDP 流水攻击 防御使用 多少多少G硬件防火墙拦截 垃圾流量网站攻击指 SQL注入,XXS

美军进攻性网络空间作战力度加大的意义何在?

美网络司令部司令:曾对俄罗斯发起“进攻性”网络活动

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兼国家安全局局长保罗·中曾根表示,美国曾对俄罗斯发起过进攻性”的网络活动。

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兼国家安全局局长保罗·中曾根表示,美国曾对俄罗斯发起过“进攻性”的网络活动。

中曾根表示,美方针对俄方的网络活动是全方位的,“进攻性”与“防御性”同时存在。中曾根同时表示,这些活动是合法的。这是首次美国官员公开表示对俄罗斯进行“进攻性”网络活动。

有舆论认为中曾根透露的“进攻性”网络活动与美方此前的表态不符。美国此前曾声称,在俄乌冲突中美方将避免扩大战事,避免与俄方正面冲突。(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作者:刘旭)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什么战术

美军进攻伊拉克战术的分析

作者:风中一剑

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体现了现代战争的全新理念.

由于战争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结果没有什么悬念。然而,战争的进程却扑朔离迷,让很多中外军事专家大失水准。纵观战争发生的前因和全部过程,给人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美国对战争的全面控制。因此,仔细地思考美国的战略选择和采用的战术,也许会从中找到一些答案,解开某些疑团,这无疑对人们进一步认识伊拉克战争给未来高技术战争所带来的变化,将有所启示。

1.战争准备立足"有全胜把握而后求战"

战争准备的充分与否是把握战争主动权的前提,"有全胜把握而后求战"是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战争准备的基本原则。此次伊拉克问题从危机演变为战争来看,美国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自始至终把握主动.

首先,为对伊战争"合法化"做了政治准备。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手段继续,此次对伊战争与1991年的海湾战争最大的不同,是在战争目的上的差异。当年的海湾战争,尽管美国的对外政策奉行的是世界霸权主义,有着谋取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的企图,但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径,给美国提供了选择"解放科威特"的口实和冠冕堂皇的战争目的,轻而一举地获得了联合国对伊拉克动武的授权,做到了出师有名。而此次发动伊拉克战争,仅凭美国认定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词是不能打动联合国的。为此,美国利用国内法启动战争程序,2002年10月10日下午,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96票对133票通过了授权总统必要时可以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10月11日凌晨1时15分,参议院又以77票对23票通过同样内容的议案。布什总统在1时28分就发表声明:"参院的投票表明美国在用一个声音说话"。布什班子中一位高级官员说:"我们现在得到了采取行动所需要的一切,我们不再需要安理会。如果安理会还想保持影响,那就应该给予我们同样的授权

在美国的压力之下,美国东部时间2002年11月8日上午10时18分,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0票反对一致通过了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决议。至此,美国完成了以武器核查寻找开战借口的步骤。然而,联合国核查小组多次的工作报告不能令美国满意,美国凭借雄厚实力,对联合国继续施压,企图左右联合国安理会的导向。但是,美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除个别国家追随美国以外,就连昔日的盟友也坚决反对美国这种挟持联合国的做法。美国在确信无法获得对伊开战的有效票数之后,借以伊拉克实质性违反联合国1441号决议为由,关闭了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途径,向伊拉克发出了最后通牒。布什说:"1441号决议是安理会一致通过的,其精神应当得到贯彻。伊拉克应该自行解除武装,否则就会被武力解除武装。而伊拉克没有自行解除武装"。白宫今年3月19日发表的一个报告说,美国有"明确的权力"对伊拉克使用武力以确保国家安全,迫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的各项相关决议。这份报告涉及2002年《授权对伊拉克使用武力决议》。它总结了过去12年来美国为防范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持续威胁和促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各项决议所作的外交努力。至此,美国给自己找了一个十分勉强的开战理由。

其次,为对伊战争做了充分的费用准备。

俗话说,"举兵十万,日费千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耗费更是惊人。一枚JDAM制导炸弹要5.8万美元;一枚"战斧"巡航导弹要140万美元;损失一辆MIAI坦克就是385万美元;损失一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升到1500万美元;如果是损失一架战略轰炸机,那就要以数亿美元来计算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当今已经不足挂齿了,战争每天的耗费以亿美元来计数并不稀奇。以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例,战争持续42天,多国部队的耗费高达600多亿美元,平均每天近15亿美元。时别数年再战,平均每天的耗费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充分的战争费用保障,美国也是难以开战的。特别在昔日盟友不肯出钱的情况下,战争费用的准备更是忽视不得。为此,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和众议院民主党预算委员会认为:"如果25万美军能速战速决的话,那么直接开支约在440亿至600亿美元之间,这比1991年海湾战争的800亿美元要便宜一些。不过,如果战争久悬未决的话,那么花费将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美国纳税人至少还得为美军逗留伊拉克付出500亿至1000亿美元!"2002年12月1日《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发表题为《美国对伊动武面临巨额帐单》的文章说,美国国会和智库专家非正式估计,攻击并在战后占领伊拉克的成本将在1000亿至2000亿美元之间。不过,美国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已经表示,美国打得起这场战争。2002年12月24日《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向国会提交的本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中,准备申请添加一项额外的资金储备——-"管理储备",设立这项额外储备的主要目的是为明年可能爆发的对伊军事行动做准备。

战争开始后,美国国会批准了800亿美元的特别费用,其中600多亿美元直接用于伊拉克战争。而最近美国军方透露结果表明"美国部队在弹药方面大约花费了30亿美元,伊拉克的战争花费超过了200亿美元,并且此后每月还将花费大约20亿美元。"很显然,美国在战争费用方面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

第三、为对伊战争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

从指挥机构来看,战前美军中央总部迁往卡塔尔,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总部迁往科威特,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第3集团军)驻扎在科威特。

从部队部署来看,陆军第3机步师、第4机步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第3装甲骑兵团、第7骑兵团、第173空降旅,总计8万余人,各型直升机1000-1200架,M1A1、M1A2坦克2000余辆;海军部署有"小鹰"号等6个航母战斗群,包括"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洛杉矶"级核潜艇以及补给船等,总计5.2万余人,各型军舰近百艘,飞机500余架;空军动用了隶属于美国空军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的18个联队,总计3.8万余人,飞机1000多架;美陆战队包括第1陆战师、第3陆战航空联队和1个陆战远征旅,兵力近4万人,装备各型作战飞机70-120架;美特种部队有3万人用于对伊作战,包括负责西南亚和东北非地区的陆军第5特种部队,第1、3、5、7、10特种部队大队,第4心理战大队,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海军第1、2特种作战大队;空军第16特种作战联队,第352特种作战大队和第353特种作战大队。到开战时,加上联军部队已经达到28万多人,基本满足了作战的要求。

综合来看,美国除了在政治准备上离计划要求较远外,其他方面到2003年3月下旬均已具备了开战条件。

2.战争初期的"斩首"行动

此次美国对伊开战的时间选择在3月20日(巴格达时间)的清晨5点34分,以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和"战斧"巡航导弹空袭巴格达拉开了战争的序幕。经过3轮攻击后,美国共发射4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投下4枚JDAM(联合制导攻击弹药)精确制导炸弹,战略突袭并没有像战前有人预测的那样实施的是陆、海、空全方位的立体作战和全纵深的战略打击,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当日,美军共出动飞机1300多架次,进行3次大规模空袭显然差别很大。

从军事角度而言,慎重初战是战争指导的基本原则,而有关信息显示,美军开战的时间比预计时间提前了12小时,其根据是"擒王斩首"。在这种战略动机的驱使下,当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报告已经发现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行踪,必须及时决定是否对他发动袭击时,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美军对伊战争总指挥弗兰克斯将军认为,必须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7:15下达命令执行袭击计划。布什在白宫总统办公室挨个询问其它内阁成员的意见后,于晚上7点12分,下达了袭击命令,开始了"斩首行动"(Decapitation Strike)。

美国的一些信息战专家认为,信息作战时,尤其是美国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信息作战,应遵循"斩首"原则。所谓"斩首",就是打击"敌方的头部,而不是他的躯体"。战争要首先攻击敌国家指挥当局、联合参谋部、战区总部及各级部队司令部,破坏敌方所有信息传媒。从空袭的过程和结果来看,美国所期盼的是通过"点穴"式的突袭,将萨达姆等高层领导人炸死,使伊拉克军队"群龙无首",指挥系统瘫痪,造成军队"形全而不为用"的效果。

由于开战仓促,人们没有看到高技术战争所采取的大规模电子战。不论是上一次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在开战前的5-6小时,美军都对敌方实施了极为强烈的电子干扰、电子压制和电子摧毁,使对方的预警雷达、炮瞄雷达、火控雷达失灵,前沿雷达阵地基本瘫痪。然而,出乎不少人预料的是,美军放弃大规模电子战,在海湾地区部署的大量先进电子战装备似乎没有向人们展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尽管有人分析美军现阶段的主体行动是火力打击,为了顺利地打击伊拉克政府的首脑部门和指挥机关,美军需要从伊拉克境内的情报人员那里获得由无线电通讯设备发出的不间断信息,以及从伊拉克的电视广播媒体中了解伊拉克领导人的活动情况,但是,人们所看到的是,在缺少大规模电子战的支持下,限制了美军许多兵器在首日军事打击行动中的使用。美军只能动用F-117具有隐身功能的战斗轰炸机突袭巴格达。此外,远在英国费尔福德机场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亚机场部署的B-52、B-1B和B-2战略轰炸机,由于准备加奔袭的时间需要十几个小时以上,无法与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舰载"战斧"巡航导弹和潜射巡航导弹同步进行打击,这就大大削弱了第一天的空袭力度,与上一次海湾战争首战突袭不可比拟。也正因为如此,不仅萨达姆等高层领导人没有在"斩首"行动中被炸死,威慑打击也没有促使伊拉克发生内乱,而且,伊拉克的作战指挥体系也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就为后续的作战带来不少的困难。从战略上讲,美国的首轮空袭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唯一所得,不过是对伊拉克48小时最后通牒的兑现。这种临机变阵的风险和出其不意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首战美国所付出的风险和效果是不对称的。

3.战争中期坚持"全面打击""全面瘫痪"作战

由于战争前两天的"斩首"行动效果欠佳,美军迅速调整了战法,空中打击由"点穴"式的战法改为"全面打击"式战法,利用空中优势全面控制制空权,实施全程的非对称作战。"全面瘫痪"式战法与"斩首"式战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点穴"式战法造成的打击效果仅仅是对作战系统的"瘫痪",而"全面瘫痪"式战法造成的打击效果则是离死差一步,它是通过剥夺对手的赖以生存的条件来实现的。因此,在战争第二阶段的作战手段和打击目标方面的选择上,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

根据作战作战方式选择作战手段是形成最佳作战效果的保障,既然美军选择了"全面瘫痪"式战法,实施不间断战略突袭与地面战同步进行的作战方式,那么,投入大量的空袭兵器和对地攻击弹药是必不可少的。

从远程空中打击的作战手段来看,长途奔袭的空中兵器B-52、B-1B和B-2战略轰炸机开始陆续加入大规模轰炸行动的行列,拉开了"震慑与敬畏"行动的序幕,实施"全面休克"打击。1996年首次运用了"震慑"这个词汇的美国军事理论专家哈兰.K.尤尔曼(Harlan K. Ullman)和詹姆士.P.怀德(James P. Wade)认为:"新思想最重要的目的是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导致对手受到强烈的震慑从而丧失抵抗的能力,这意味着必须让对手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沉重的打击。从狭义而言,迅速占优即赢得战争的控制权,广义而言,则是对军事行动涉及的地域和环境的完全控制。"由于这些兵器的再次出动准备时间较长,执行完任务之后需要加油、充气、挂弹、轰炸目标程序输入和例行的机务检查、维修等大量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保障工作,通常3天才能出动一次。从战争的需求来看,几天之后便出现了制肘的现象,一批只有单机、双机轰炸的情况开始多见。不过,美国部署在海湾地区空军的F-15E、F-16C、A-10和航空母舰上的F-14、F/A-18等作战飞机大量加入了"全面休克"打击。加上水面舰艇和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其打击力度大大提高。

从空中打击的目标来看,绝不仅仅是前期的军事指挥系统所在地和一般的军事设施,它已经扩大到电话局、邮电局、发电厂、新闻中心等民用目标,造成了伊拉克军队赖以坚守的主要城镇无法正常供电、供水和通信联络,生活设施被破坏,城市信息被隔断。尽管这样做对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却从根本上剥夺了伊拉克军队赖以坚守的生存条件。其"震慑"的效果虽然在行动的初期许多人还认为不佳,"美军的"震慑"策略在伊拉克显得如此'空虚'。"后来的结果表明,"美军战机投掷28000多枚炸弹炸毁的基本是空坦克、空装甲车。而大部分共和国卫队士兵都在美军的军事打击下存活下来。准确的说他们是做了逃兵而活下来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共和国卫队上校对记者说:"美军的武器技术远超我们的想象之外,没有一辆我们的坦克能在美军的精确制导导弹轰击下还能幸存。"很显然,"全面休克"式战法体现了"震慑"理论专家哈兰.K.尤尔曼"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导致对手受到强烈的震慑从而丧失抵抗的能力,这意味着必须让对手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沉重的打击"的思想。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当一支军队被剥夺了类似于水和空气一样的抵抗条件之后,也就丧失了抵抗的能力。

地面作战与1991年的海湾战争有本质的区别,上次海湾战争在空袭38天后才开始地面作战,并且进行了所谓的"左勾拳"大规模远距离机动。此次在开战第二天就投入了地面部队,并且在初期以每小时30-40公里的速度推进,到第4日清晨已经向北推进240公里。美军采用的地面长途奔袭的战法,又让许多军事专家不解。特别是在乌姆盖茨尔、纳西里耶和巴士拉的进攻受阻以后,更增加了对美军所谓新战法的怀疑。"纳西里耶则让美军初步品尝到了巷战和游击战斗血腥滋味。"甚至有人认为美军中了萨达姆"诱敌深入"的圈套。"原本就不十分强大的美军地面部队被分成了多条线路进兵巴格达,在遭到伊拉克军人的正面抵抗和"骚扰"后,只能原地待命,等候数万援兵到来再动手。"有些悲观的人甚至认为,美军先头部队在后续援军到来之前能顶住伊共和国卫队的反扑就很不错了。美军多年来已经没有打过地面战。海湾战争中,真正的地面战只打了很短的时间,而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军虽然大获全胜,但也几乎没有出现美军直接参与的地面战。倒是在索马里,美军损失了十几条人命,很快就撤出了地面战。也就是说,美军已经对地面战很生疏了。而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零伤亡'与'非接触'战争理论,也使得美军对地面战的操练重视不多。尽管这些看法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对美军新的战法缺少认识、观念陈旧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军地面作战采用的是"群岛"式作战。【转自铁血 】

"群岛"式作战是美军新的作战思想体现,它是进行数字化地面战争的基本选择。"群岛"式作战是一种非线性作战,如果把整个战争涉及的地面战场看作是一片海洋,伊拉克的一个个城市就是这海洋中的一个个岛屿。美军的作战目的并不是要打一个城市占领一个城市,地面战的根本目标是巴格达,对于其他城市只要能够有效控制就可以了。因此,美军采用的是"隔而不围,围而不歼"的战术,对重要城市用控制而不是占领的方法,"以围待变"。人们看到的则是除乌姆盖茨尔以外,美军在很长时间里基本没有攻取任何一个伊拉克主要城市的战况。

"群岛"式作战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线性作战的束缚,全纵深、大立体的网络作战。一块一块看似相对独立作战,其实相互之间又有联系。美军之所以敢这样做,不怕伊拉克隔断自己,切断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这条线,是因为它的数字化装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美军的地面部队装备有"沙漠之狐"美誉的M-1A1坦克,改进后的M-1A2坦克,"布雷德利"Ⅱ型装甲步兵战斗车,以及AH-1W"眼镜蛇"武装直升机、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UH-60武装直升机、0H-58观测直升机等陆军航空兵装备。这些装备利用"战术信息分发系统"(FBCB2)相互连接成一个立体的网络。各作战平台上的FBCB2计算机通过战术互联网互联做到信息共享。这样,在一个人为的数字化战场上,不是一对一地打,而是一群对一个地打。当一个士兵或坦克发现目标时,他们所看到的目标可以通过单兵便携式计算机或车载计算机传送到指挥机构,指挥机构可以像我们在网站上公布信息一样向所有的人和作战平台公布这些信息。当需要打击这些目标时,指挥机构可以优化整个战场上的力量,选择最有利的攻击位置和方式。这在第3机步师攻打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中看得非常清楚,并不仅仅是第3机步师自己在打,而是调集大量的空中力量来打。伊拉克面对这个人为的战场,只能采用一般性的抵抗和骚扰战术来对付美军,无法大规模地集结军队来与美军作战,只要一集结,便会招来全方位的打击。所以,人们看到美军的地面部队并不多,但是它所释放的作战能量却比传统的部队大的多。每一个人、每一个作战平台都可以成为一个作战中心,战场是单向透明的,是全方位控制的。如果说"这场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布什做出的不顾指责继续猛攻巴格达的决定。"那么,网络化战争手段和"群岛"式战法是美军敢于快速推进,直取巴格达的原因。伊拉克成了美军新作战方式的实验场。当然,美军的地面作战并不是没有问题,第3机步师先头部队在沙漠中推进速度较快,而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不能完全同步,它反映了美国地面部队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尾巴长、牙齿短"的建设原则,这也是后来先头部队推进速度受到迟滞的原因。

此外"南北夹击、中间开花"的作战构想,由于土耳其方面不同意美国使用其基地部署地面部队,致使美军迟迟不能开辟"北方战线",一时无法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美军战斗力最强的,也是唯一实现全部数字化的第4步兵师的大量装备不能上岸,最终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被迫从海上绕转进入波斯湾。这不仅需要时间,而且也无法迅速部署到伊拉克的北方地区。最后只能调动空降部队垂直开辟北方战线。这说明战前美国对土耳其方面支持的力度过于自信,战略上产生误判。

4.后期坚持"主动巡逻""密切配合"的特种巷战

伊拉克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最大悬念是美军如何对付巴格达的城市巷战,巴格达会不会因此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坟场。就在美军第3机步师的坦克车队首次进入巴格达城区前几天,许多人还认为,"现在看来,在巴格达同伊拉克军队进行城市巷战几乎不可避免。伊拉克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将顽强抵抗美军的侵略行动。要是这种'争夺每条街道'的拉锯战在巴格达上演,那么可能会造成盟军和当地人的巨大伤亡。"许多人纷纷猜测,萨达姆总统将如何指挥伊拉克军民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士兵进行血腥的城市巷战。不少专家强调,同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城市战比较起来,未来巴格达之战独一无二的重要特色很可能是'地道战'和'分区绞杀战'。《今日美国》更是刊文称:"炸弹在巷战中发挥不了优势,直升机此刻只会成为被打击的目标,而不是有力的进攻武器。城市内的每一座建筑都是一堡垒,每个成年人都会成为可疑的袭击者。在巷战中,要取得胜利,兵力应为10比1。在城市里的进攻必须在白天进行,夜晚就成了入侵者的地狱。谁都会想到,美军对巴格达这场'攻城战'无疑将是这次战争中最惨烈之战。这场'攻城战'将是美英联军发动的这场对伊战争的缩影。"

就美军需要多久才能攻占首都巴格达这一战争焦点,25位英国国防人士以及中东问题专家在分析眼下的局势后,纷纷作出个人判断和预测。路透社2003年4月2日综合这些观点和评论后认为,美英联军距离控制巴格达"可能还需要4至8星期时间"。我国的一些知名专家就在美军第3机步师的装甲车队首次进入巴格达城区后还认为,巴格达战役还没有开始,"美军运用的是所谓为21世纪设计的战争新理念,而打的却是一场20世纪的传统战争,或者说,美军用为明天而设计的作战理论打了一场昨天的战争。"

然而,在战争进行了3个星期之后,这个悬念便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人们并没有看到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场面,也没有看到上个世纪90年代,车臣叛军凭借格罗兹尼巷战,以相对简陋的装备对抗俄罗斯现代化军队的场面,更没有看到在巴格达"争夺每条街道"拉锯战的场面。战争的结局实在让很多人看不懂。

其实,就在人们大谈巴格达巷战的时候,现代化意义上的特种巷战已经开始了。美军确实在用21世纪设计的战争新理念,与20世纪的对手打了一场现代意义上战争,或者说,美军用为明天而设计的作战理论打了一场今天的战争。这正是很多人看不懂的根本原因。俄国军事专家费格恩哈尔可谓是火眼金睛,他认为美军使了"障眼法",他说:"美国人用他们的战略欺骗了所有的人,他们说需要更多的部队来攻击巴格达。这完全是胡说。"以色列退役将军沙查尔在以色列电台接受采访时说:"所有那些嘲笑美国陆军、那些看着电视说这将是另一个越南的人、那些所谓的专家,在最后都会看到美国人很好地实现了他们的计划。"本人也在战争开始的当天断言,"美国不会与伊拉克打传统意义上的巷战,如果真的出现许多人预言的那样,那将是美国战略选择的失败。"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作战样式有哪些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主要有七大类,分别是:信息战、网络中心战和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太空战、精确战和心理战。

1、信息战,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

2、网络中心战,是一种美国国防部所创的新军事指导原则,以求化资讯优势为战争优势。其做法是用极可靠的网络联络在地面上分隔开但资讯充足的部队,这样就可以发展新的组织及战斗方法。

3、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

4、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欺骗与反欺骗、电子隐身与反隐身、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

5、太空战,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统,以争夺制天权为目的的作战行动,是以地球的外层空间为战场所进行的攻与防的作战。

6、精确战,随着军队情报侦察、战场监视、识别定位、信息网络系统等能力的提高,武器射程与精度、突防与机动能力、发射速率与速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指挥控制效能的极大提高,军队快速、精确打击能力大大增强。

7、心理战,是利用了卫星定位测向、电视转播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信号模拟和失真技术、声像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心理战综合作战效果。

扩展资料:

信息化战争,既是战争能量集中在有限交战空间精确释放的局部战争,又是战争布势遍及陆海空天电网全维空间并日益向新兴空间拓展的新型战争,

既有目的、规模、手段有限等局部战争的特征,又超出以往局部战争表现出许多并非“局部”的特点。对此,在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要辩证理解、准确把握。

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人类社会正在日益形成兴衰相伴、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维护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增多,战争目的越来越受到有限政治目的的限制,机械化战争时代那种以彻底摧毁和消灭敌方为目标的“无限战争”或“绝对战争”正渐行渐远,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有限战争将成为战争常态。

法律、道德、伦理对战争的约束增强,“区分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战争准则,即使在有限的交战地域内也要尽可能避免对非武装平民和民用设施的伤害,在战争手段的使用上已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没有使用核武器的记录,生化武器等具有大规模杀伤作用的武器已遭到国际社会的共同抵制。

与此同时,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军事变革为聚焦战争能量、缩小交战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1972年,美军仅用15枚激光制导炸弹就炸毁了此前出动700架次飞机、投掷1.25万吨常规炸弹也未能摧毁的越南清化大桥,精确战时代由此开始。

海湾战争中,美军连续发射两枚斯拉姆导弹,第一枚在水电站墙壁炸开一个洞,第二枚导弹从洞开之处进入水电站内部,成功将发电站摧毁,其命中精度之高、附带损伤之小令世人震惊。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精确制导弹药的比例已从海湾战争时的8%提高到68%,在交战空间大为缩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今后,随着武器装备的智能化、精确化程度不断提升,战争的附带破坏将会进一步减小,机械化战争时代频繁出现的大规模地毯式轰炸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精锐力量精选手段实施精确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常态,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战争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间并精确释放的新型战争。

与战争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间集中释放相反,信息化战争相关作战空间之深远广阔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战争。

从1957年首颗卫星上天到航天卫星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从1982年电子战在贝卡谷空战中大显身手,到此后历次战争中交战双方在电磁领域的激烈对抗,

从1969年阿帕网投入运行到1999年网络战在科索沃战争中真正打响,信息化战争相关作战空间早已突破陆海空限制拓展到了太空、电磁、网络等广阔的新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战争并不“局部”。

比如,美军击毙本·拉登表面上看是一场仅由两架“黑鹰”直升机、24名“海豹”突击队员实施的战术突击行动,

其背后却是由一架担负实时传输和监听的隐身无人侦察机、多架担负空中待战掩护任务的F/A-18战斗机、一支担负战略支援的航母编队、若干颗侦察和通信卫星、

两个中亚基地和5个指挥中心以及近万名各类支援保障人员组成的庞大系统为这一行动提供保障,其相关作战空间之广阔超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事实上,信息化战争能量的聚焦、战场的缩小正是以相关作战空间前所未有的扩大为前提的。

比如,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就是以基于陆海空天电网多维空间构建的信息系统为支撑,离开多维信息系统的保障其命中精度和作战效能将大打折扣。

今后,随着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战争相关作战空间还将继续向更大纵深、更多维度、更广空间拓展,呈现出多维一体、融合互动、无限拓展的发展趋势。

比如,临近空间已成为各方争夺空天制权的重要领域,太空已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美俄两军早已着手准备“全球快速打击”和“战略性空天战役”,

天地支援作战、天际对抗、天地对抗已初现端倪,天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导性战场,空天战略打击等新型作战样式将继续改变信息化战争的面貌。

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空间之有限、相关作战空间之广阔,要求战争主体能够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构建作战要素无缝链接、作战单元自主协同、作战力量整体联动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在决定性的时间把分散在各个空间维度的战争能量有效聚焦到有限交战空间上。

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全维造势、异域协同是作战力量运用的鲜明特点,多维空间融合、诸军兵种一体的联合作战是作战行动的典型样式,“平台作战、体系支撑,

战术行动、战略保障”是战役战斗的基本要求,在防区外对全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军事斗争准备,一要拓展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树立全维一体、虚实结合的作战空间观念,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积极拓展新兴作战空间,在全维空间的深远经略中构筑有利于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有利态势;

二要注重深远经略,外推战略前沿,构建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布势,在统筹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保持战略全局的稳定平衡;

三要贯彻联合制胜、精打要害的原则,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联合作战需要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提高全域作战、立体作战、信息作战、精确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在主要战略方向、关键体系节点形成决战决胜的力量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化战争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