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扫描器的设计与实现代码-端口扫描软件设计报告

hacker|
217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1

1.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1

1.1.2 网络安全的特性 2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 3

1.2.1 网络安全威胁的分类 3

1.2.2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3

1.2.3 木马程序的威胁 4

1.2.4 网络监听 4

1.2.5 黑客攻击 4

1.2.6 恶意程序攻击 4

1.3 网络安全威胁产生的根源 5

1.3.1 系统及程序漏洞 5

1.3.2 网络安全防护所需设施

存在的问题 8

1.3.3 安全防护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9

1.4 网络安全策略 9

1.4.1 网络安全策略设计的原则 9

1.4.2 几种网络安全策略 10

1.5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与发展 11

1.5.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11

1.5.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方向 12

1.6 小结与练习 13

1.6.1 小结 13

1.6.2 练习 13

第2章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协议 14

2.1 计算机网络协议概述 14

2.1.1 网络协议 14

2.1.2 协议簇和行业标准 14

2.1.3 协议的交互 15

2.1.4 技术无关协议 15

2.2 OSI参考模型及其安全体系 16

2.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6

2.2.2 OSI参考模型简介 16

2.2.3 ISO/OSI安全体系 17

2.3 TCP/IP参考模型及其安全体系 20

2.3.1 TCP/IP参考模型 20

2.3.2 TCP/IP参考模型的安全体系 21

2.4 常用网络协议和服务 24

2.4.1 常用网络协议 24

2.4.2 常用网络服务 27

2.5 Windows常用的网络命令 28

2.5.1 ping命令 28

2.5.2 at命令 30

2.5.3 netstat命令 31

2.5.4 tracert命令 32

2.5.5 net命令 32

2.5.6 ftp命令 34

2.5.7 nbtstat命令 35

2.5.8 telnet命令 36

2.6 协议分析工具—Sniffer的应用 36

2.6.1 Sniffer的启动和设置 37

2.6.2 解码分析 40

2.7 实训项目 42

2.8 小结与练习 43

2.8.1 小结 43

2.8.2 练习 43

第3章 计算机病毒与木马 44

3.1 计算机病毒概述 44

3.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44

3.1.2 计算机病毒的演变史 44

3.1.3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46

3.2 计算机病毒及其分类、

传播途径 46

3.2.1 常见计算机病毒 46

3.2.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47

3.2.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48

3.3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防御 49

3.3.1 普通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御 49

3.3.2 U盘病毒的检测与防御 54

3.3.3 ARP病毒的检测与防御 57

3.3.4 蠕虫病毒的检测与防御 59

3.4 计算机木马概述 64

3.4.1 计算机木马的定义 65

3.4.2 计算机木马的类型及基本功能 65

3.4.3 计算机木马的工作原理 66

3.5 计算机木马的检测与防御 66

3.5.1 普通计算机木马的检测与防御 66

3.5.2 典型计算机木马的手动清除 70

3.6 实训项目 74

3.7 小结与练习 74

3.7.1 小结 74

3.7.2 练习 75

第4章 加密与数字签名 76

4.1 加密技术 76

4.1.1 加密技术概述 76

4.1.2 数据加密常见方式 77

4.2 加密算法 80

4.2.1 古典加密算法 80

4.2.2 现代加密算法 82

4.3 数字签名技术 84

4.3.1 数字签名技术概述 84

4.3.2 数字签名技术的工作原理 85

4.3.3 数字签名技术的算法 86

4.4 PKI技术 86

4.4.1 PKI概述 86

4.4.2 PKI技术原理 86

4.4.3 证书颁发机构 87

4.4.4 数字证书 88

4.5 PGP原理及应用 89

4.5.1 PGP概述 89

4.5.2 PGP密钥的创建 89

4.5.3 PGP文件加密和解密 93

4.5.4 PGP密钥导出与导入 94

4.5.5 PGP电子邮件加、解密和

签名验证 95

4.5.6 PGP数字签名 97

4.6 EFS原理及应用 98

4.6.1 EFS概述 98

4.6.2 EFS的加密和解密 98

4.6.3 EFS的其他应用 101

4.7 SSL安全传输及应用 104

4.7.1 SSL概述 104

4.7.2 SSL的工作原理 105

4.7.3 安装证书服务 105

4.7.4 申请证书 107

4.7.5 颁发Web服务器证书 110

4.7.6 安装服务器证书 111

4.7.7 Web服务器的SSL设置 112

4.7.8 浏览器的SSL设置 113

4.7.9 访问SSL站点 115

4.8 实训项目 115

4.9 小结与练习 118

4.9.1 小结 118

4.9.2 练习 118

第5章 防火墙技术 119

5.1 防火墙概述 119

5.1.1 防火墙的基本准则 119

5.1.2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特性 120

5.1.3 防火墙的局限性 120

5.2 防火墙的实现技术 120

5.2.1 数据包过滤 120

5.2.2 应用层代理 121

5.2.3 状态检测技术 122

5.3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122

5.3.1 双宿/多宿主机模式 122

5.3.2 屏蔽主机模式 123

5.3.3 屏蔽子网模式 123

5.4 防火墙的工作模式 124

5.5 防火墙的实施方式 126

5.5.1 基于单个主机的防火墙 126

5.5.2 基于网络主机的防火墙 126

5.5.3 硬件防火墙 126

5.6 瑞星个人防火墙的应用 127

5.6.1 界面与功能布局 127

5.6.2 常用功能 128

5.6.3 网络监控 130

5.6.4 访问控制 134

5.6.5 高级设置 137

5.7 ISA Server 2004配置 138

5.7.1 ISA Server 2004概述 138

5.7.2 ISA Server 2004的安装 139

5.7.3 ISA Server 2004防火墙策略 142

5.7.4 发布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 147

5.7.5 ISA Server 2004的系统和

网络监控及报告 152

5.8 iptables防火墙 155

5.8.1 iptables中的规则表 156

5.8.2 iptables命令简介 156

5.8.3 Linux防火墙配置 158

5.9 PIX防火墙配置 161

5.9.1 PIX的基本配置命令 162

5.9.2 PIX防火墙配置实例 166

5.10 实训项目 167

5.11 小结与练习 170

5.11.1 小结 170

5.11.2 练习 170

第6章 Windows Server 2003的

网络安全 171

6.1 Windows Server 2003的

安全简介 171

6.1.1 用户身份验证 171

6.1.2 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 172

6.2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安全

配置的常用方法 172

6.2.1 安装过程 172

6.2.2 正确设置和管理账户 172

6.2.3 正确设置目录和文件权限 173

6.2.4 网络服务安全管理 173

6.2.5 关闭无用端口 174

6.2.6 本地安全策略 175

6.2.7 审核策略 179

6.2.8 Windows日志文件的保护 180

6.3 Windows Server 2003访问

控制技术 181

6.3.1 访问控制技术简介 181

6.3.2 Windows Server 2003访问

控制的使用 181

6.4 账户策略 187

6.4.1 账户策略的配置 187

6.4.2 Kerberos策略 190

6.5 启用安全模板 190

6.5.1 安全模板的简介 190

6.5.2 启用安全模板的方法 191

6.6 实训项目 193

6.7 小结与练习 196

6.7.1 小结 196

6.7.2 练习 196

第7章 端口扫描技术 197

7.1 端口概述 197

7.1.1 TCP/IP工作原理 197

7.1.2 端口的定义 199

7.1.3 端口的分类 199

7.2 端口扫描技术 200

7.2.1 端口扫描概述 200

7.2.2 常见的端口扫描技术 201

7.3 常见扫描软件及其应用 202

7.3.1 扫描软件概述 202

7.3.2 SuperScan扫描工具及应用 202

7.4 端口扫描防御技术应用 204

7.4.1 查看端口的状态 204

7.4.2 关闭闲置和危险的端口 207

7.4.3 隐藏操作系统类型 209

7.5 实训项目 211

7.6 小结与练习 215

7.6.1 小结 215

7.6.2 练习 215

第8章 入侵检测系统 216

8.1 入侵检测概述 216

8.1.1 入侵检测的概念及功能 216

8.1.2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216

8.1.3 入侵检测工作过程 217

8.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217

8.2.1 根据检测对象划分 217

8.2.2 根据检测技术划分 218

8.2.3 根据工作方式划分 219

8.3 入侵检测系统部署 219

8.3.1 基于主机的入侵

检测系统部署 219

8.3.2 基于网络的入侵

检测系统部署 219

8.3.3 常见入侵检测工具及其应用 221

8.4 入侵防护系统 225

8.4.1 入侵防护系统的工作原理 226

8.4.2 入侵防护系统的优点 227

8.4.3 入侵防护系统的主要应用 228

8.5 小结与练习 228

8.5.1 小结 228

8.5.2 练习 229

第9章 无线网络安全 230

9.1 无线局域网介绍 230

9.1.1 无线局域网常用术语 230

9.1.2 无线局域网组件 231

9.1.3 无线局域网的访问模式 232

9.1.4 覆盖区域 233

9.2 无线网络常用标准 233

9.2.1 IEEE 802.11b 234

9.2.2 IEEE 802.11a 234

9.2.3 IEEE 802.11g 235

9.2.4 IEEE 802.11n 235

9.3 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236

9.3.1 无线网络访问原理 236

9.3.2 认证 237

9.3.3 加密 238

9.3.4 入侵检测系统 240

9.4 小结与练习 241

9.4.1 小结 241

9.4.2 练习 241

参考文献 242

怎样防止网络监听与端口扫描

网络监听是一种监视网络状态、数据流

程以及网络上信息传输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将网络界面设定成监听模式,并且可以截获网络上所传输的信息。也就是说,当黑客登录网络主机并取得超级用户权限

后,若要登录其它主机,使用网络监听便可以有效地截获网络上的数据,这是黑客使用最好的方法。但是网络监听只能应用于连接同一网段的主机,通常被用来获取

用户密码等。

步骤/方法 使用安全工具

有许多工具可以让我们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如SATAN等。SATAN是一个分析网络的管理、测试和报告许多信息,识别一些与网络相关的安全问题。 对所发现的问题,SATAN提供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以及可能对系统和网络安全造成影响的程度,并且通过工具所附的资料,还能解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当然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安全工具。包括对TCP端口的扫描或者对多台主机的所有TCP端口实现监听;分析网络协议、监视控制多个网段等,正确使用这些安全工具,及时发现系统漏洞,才能防患于未然。 而对于WindowsNT系统平台,可定期检查EventLog中的SECLog记录,查看是否有可疑的情况,防止网络监听与端口扫描。 安装防火墙

防火墙型安全保障技术是基于被保护网络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服务、并且网络安全

的威胁仅来自外部的网络。通过监测、限制以及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的对外部网络屏蔽有关被保护网络的信息、结构,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因

此比较适合于相对独立,与外部网络互连途径有限并且网络服务种类相对单一、集中的网络系统,如Internet。“防火墙”型系统在技术原理上对来自内部

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不具备防范作用,对网络安全功能的加强往往以网络服务的灵活行、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代价,且需要较大的网络管理开销。

防火墙型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实施相当简单,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网络安全技术,但是其基本特征及运行代价限制了其开放型的大规模网络系统中应用的潜力。由于防

火墙型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只在网络边界上具有安全保障功能,实际效力范围相当有限,因此“防火墙”型安全技术往往是针对特定需要而专门设计实施的系统。 对于个人用户,安装一套好的个人防火墙是非常实际而且有效的方法。现在许多公司都开发了个人防火墙,这些防火墙往往具有智能防御核心,攻击,并进行自动防御,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比如蓝盾防火墙系统在内核设计中引入自动反扫描机制,当黑客用扫描器扫描防火墙或防火墙保护的服务器时,将扫描不到任何端口,使黑客无从下手;同进还具

有实时告警功能,系统对受到的攻击设有完备的纪录功能,纪录方式有简短纪录、详细记录、发出警告、纪录统计(包括流量、连接时间、次数等)等记录,当系统

发生警告时,还可以把警告信息传到呼机和手机上来,让系统管理员及得到通知。对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可以有效的防止网络监听等攻击

目前有许多软件包可用于加密连接,使入侵者即使捕获到数据,但无法将数据解密而失去窃听的意义。

注意事项最后给系统及网络管理员的一些建议:

(1)及时安装各种防火墙;

软件测试和渗透测试有什么区别?

首先,测试对象不同

软件测试测试对象主要是程序、数据或文档;渗透测试的测试对象主要为网络设备、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

其次,测试内容不同

软件测试主要工作内容是验证和确认,发现软件中的缺陷或者不足,然后把发现的问题整理成报告并分析出软件质量的好坏。

渗透测试主要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主要做的工作有:

信息收集、端口扫描、权限提升、远程溢出攻击、WEB应用测试、SQL注入攻击、检测页面隐藏字段、跨站攻击、Cookie利用、后门程序检查、第三方软件误配置等等

最后,测试原则不同:

软件测试原则:测试应该尽早进行;软件测试应该由第三方来负责;设计测试用例时应考虑到合法的输入和不合法的输入以及各种边界条件;应该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对错误结果要进行一个确认过程;制定严格的测试计划;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

渗透测试原则:测试验证时间放在业务量最小的时间进行;测试执行前确保相关数据进行备份;所有测试在执行前和维护人员进行沟通确认;在测试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测试并及时恢复系统;对原始业务系统进行一个完全的镜像环境,在镜像环境上进行渗透性测试。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