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入侵日本-二战日本黑客攻击美国人

hacker|
180

日本当年为什么要偷袭美国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奇袭珍珠港。

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对外扩张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职。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事件过程

11月26日,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电波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一共可以装载441架飞机,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根据当事人报道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欧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珍珠港内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和对它开火。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道日本空袭。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保护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从9:45开始: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直接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作废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二战中日本是怎么侵略美国的?

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偷袭珍珠港,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击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

二战时期日本攻打美国的原因是什么?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

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在中国、东南亚的战争,遭到了美英中荷四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日本无法消灭和占领美国,他需要通过局部战争的胜利,让美国做出让步。

扩展资料: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日本起初看重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拟定了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北上”吃了败仗后,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就掉头策划“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

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军的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转,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

1941年12月7日,日军成功实施了珍珠港突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偷袭珍珠港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攻击了美国?

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激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要求中日和谈,对日本的要求不仅要撤出内陆,连东北都要吐出来。这个要求,日本不可能答应,内陆可以撤,但东北必须归于日本。于是,美国对日本经济制裁,特别是石油禁运。如果日本不开战,几年之后,日本海军就没有油用了,船都开不出去。到时候就是案板上的鱼,任美国佬宰割。

说到底,就是日本弱美国强,日本要搞自己的霸权,美国也要搞自己的,二者有不可调和冲突,弱小的日本先下手为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事件是祸还是福?

1941年12月7日上午,从一支秘密驶入夏威夷附近的日本联合舰队上,猛然出动大批飞机,与潜艇一道,对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葚地珍珠港进行突然袭击,击沉美国主力舰4艘、重创1艘、炸伤3艘;炸沉或炸伤巡洋舰、驱逐舰等各类辅助舰艇10多艘;击般美机188架。美国在瓦胡岛的陆海军机场全部被夷为平地,美国官兵死伤达3600多人,失踪900多人。除当时不在珍珠港的3艘航空母舰外,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被摧毁,而日本却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艘小型潜艇,被打伤了70架飞机。这就是举世震惊的珍珠港事件,它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帷幕。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各地。日本举国欢腾,庆祝胜利,沉浸于军国主义的狂热之中。奇怪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自由法国运动领袖戴高乐都为这件事暗暗庆幸。因为他们知道,日本的不宣而战,等于是逼着美国正式参战。因此,这天夜里丘吉尔提前就寝,美美地睡了一觉。戴高乐在听完珍珠港战报后说:“现在,战争是确定无疑地打赢了!”

日本的炸弹宣告了美国统治集团所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对此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它也把许多美国人“炸醒”了。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此极感欣慰。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罗斯福饶有兴趣地翻阅着自己心爱的集邮册。罗斯福夫人察觉,此时丈夫的心情要比前段时期平静得多,愉快得多。因为美日矛盾早已尖锐,而美国国内存在反战、厌战情绪,孤立主义势力严重,使美国难以置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去。罗斯福对此也无计可施。珍珠港的战火终于使美国从传统的孤立主义羁绊中挣脱出来,使美国暂时停止了党派之争,而将不可遏制的怒涛汇合成一个强音一参战! 把炸弹扔到东京去!12月8日,罗斯福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战争咨文。

罗斯福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突然的蓄意进攻,必须永远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罗斯福讲话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9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已进行了4年之后,正式向日本宣战;10日又对德宣战。接着对日本宣战的还有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祸兮福所倚”,珍珠港事件不仅逼着美国参战,也使更多的国家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日本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偶胜,反而加速了日本帝国的败亡。

日本在二战时期是否轰炸过美国本土。

日本在二战时期 轰炸过美国本土

1941年开战的时候,日本海军认为,为了防止美国大量增兵造船阻挡日本的攻势,要尽快建造能携带水上飞机的潜水艇,用于轰炸美国本土。

1942年,伊-25号潜艇使用艇上搭载的E14Y1水上侦察机向美国本土俄勒冈州投掷了燃烧炸弹,爆炸引发了小规模的火灾,但很快被当地居民扑灭。

这次袭击是日本唯一一次成功的对美国本土的飞机轰炸,虽然没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是极大的震撼了美国。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